首页 / 新闻 / 龙泉青瓷,从宋城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城出发

前言

《中国陶瓷史》记载,"龙泉青瓷是中国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唐人称赞越窑青瓷的如冰似玉,还只是一种修辞学上的比喻和理想,但是宋人烧造龙泉青瓷和青白瓷却是巧夺天工的实际”。印证了耿宝昌先生对龙泉"青瓷之最"之评价。而"青瓷之最"亦是龙泉青瓷发展之大纛。

文化传承不是回到古代但必须从古代出发。创新的表象是形态之新,其根本却是守成,在于对审美、人性、自然法则的守护。龙泉青瓷的核心价值在于厚釉,不仅重视釉色之美,更追求质地之美。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是从传统出发并创造新的传统。

本展览呈现了简约的中国陶瓷脉络,展现了古代龙泉青瓷最高工艺水平,以及当代之传承,亦是一堂简洁的陶瓷课。

器物是古人的现在式,是古人生命情感和智慧之呈现。请放下你的思想,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

从宋朝出发,希望带给您一段美好的生命感受。

6月2日至7月3日,在丽水博物馆展出。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第一单元,源起(黄河彩陶与印纹陶)

1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进程中抵挡生存困境的办法。

没有人确切知道史前人类的生存状态,但我们可以依据早期人类留下的石器、陶器,猜测人类当时的生活场景。陶器的出现,应当是在人类学会用火之后不久。因为烧烤食物、取暖而使用火,火塘周边的泥土被烧硬,人们很容易受到启发,开始自觉的制作简单的器物放入火中烧制,以盛放食物,陶器因此产生。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按照自己的意志制作自然未曾有的东西,是人类第一次真正的创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彩陶实际上是先民的现在式,她不仅仅是技术的延递,同时,先民们的感悟认知、欲望情感通过彩陶呈现在今人眼前。在彩陶顶峰时代,她呈现的是人类创造力的极限,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与祝福…

新石器时代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磨制石器,二是制陶,三是农业起源。我们关注点是陶瓷,陶瓷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史,甚至可以说,陶瓷史即人类文明史。

相对于北方黄河彩陶,南方则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印纹陶一统江湖的局面,时间则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拍打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常见的纹饰有回字纹、席纹、方格纹、米字纹、云雷纹、菱形几何纹等等。印纹陶工艺并不复杂,器物以罐坛等容器为主,器形往往简洁大气,呈现古朴庄重之面貌。但是,与黄河彩陶相比较而言,她的技术地位后退,已不能代表当时人类创造力之最高水平,因为这一时期,青铜器出现了。

第二单元、蔚兴(原始瓷及越窑)

2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以德清为中心的浙北东苕溪流域是中国原始瓷的发源地,古代越人是原始瓷的发明者。在硬纹陶的基础上,随着龙窑的技术改进,烧窑温度达到1200度左右,商代时期浙江先民率先实现了由陶至瓷的质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尤其是以战国亭子桥为代表的原始瓷,不仅仅是瓷器之源头,更是青瓷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一般认为,瓷器到汉代成熟,并持续发展,到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后来把之前阶段的瓷器都纳入越窑青瓷范畴。越窑青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把薄釉烧到了极致,所谓秘色瓷为其代表。二是浅浮雕式的刻划以及雕塑类青瓷也达到一个空前高度。

第三单元,辉煌(青瓷高峰龙泉窑)

3

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复旦大学教授、原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员郑建明对龙泉青瓷评价"龙泉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历史上最后形成,其文化内涵庞杂而生产地域广阔和规模最为壮观的一个青瓷窑业系统。它既是大江南北两大瓷窑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范例,也是宋代“官窑”和“民窑”不同文化层次既相关联又互相激荡的产物,乃至可以认作是中国历代青瓷工艺技术发展的历史总成"。可见,从专业角度,龙泉青瓷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漫长的龙泉青瓷史上,龙泉青瓷达到贡瓷或官窑级别的有:北宋刻划花青瓷,北宋至南宋黑胎青瓷,南宋白胎青瓷,元代青瓷,明早期官窑。跨越数个朝代且这么多的类型达到官窑级别,这在人类青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一)北宋刻划花青瓷

这个时期龙泉青瓷有两个类型,一是和越窑相似的浅白胎薄釉青瓷,二是刻划花青瓷,两者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准。尤其是刻划花青瓷,既受到耀州窑的影响,又融入了宋代龙泉人民的创造,所选题材以花卉、游鱼、婴儿等为主,刻花线条流畅、气韵生动,形成了龙泉青瓷特有的刻划风格。

《龙泉县志》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宋太宗命殿前承旨赵仁济兼理越窑、龙泉窑窑务。”这里透露出几个信息:一是说明当时龙泉青瓷和越窑有相似之处;二是龙泉青瓷工艺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三是既然朝廷派出官员管理龙泉窑务,也就证明了当时龙泉青瓷为朝廷所用。由此可见当时龙泉青瓷品质之高是不争的事实。

(二)北宋官窑探讨

宋人顾文荐编撰的《负暄杂录》中有关“窑器”的内容:“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徽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姚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该文献已清楚表明北宋官窑在龙泉。

目前为止,在龙泉大窑一带发现的宋代窑址有四五十处之多,生产黑胎青瓷的窑亦超过十处,目前大窑遗址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中,期待龙泉黑胎青瓷真相得以呈现。

我们延伸讲述一下汝窑,北宋末年,汝窑清凉寺、张公巷两窑成为官窑,大约二十年时间,北宋灭亡,汝官窑夭折,汝窑工匠南迁至龙泉。汝窑先进的制瓷工艺加上龙泉得天独厚的瓷土瓷源,使得龙泉青瓷工艺水平迅速提升,龙泉大窑成为品质最高的瓷业中心。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龙泉窑是汝窑的延续。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三)修内司官窑

因为修内司官窑与龙泉窑有着极大的关联,所以我们在此作一呈现,给大家做一参考。南宋始于1127年,南宋官窑设立于1143年,间隔16年时间。当时汝窑工匠属于高科技人员,这16年他们去了哪里?最大可能大部分到了龙泉,因为南宋初期生产越窑的宁绍地区局势并不稳定。南宋官窑的设立其实很简单,就是从龙泉把某个窑场整班人马,至少是核心人员迁往杭州置办修内司官窑。最重要的一点是,极大可能釉土从龙泉运去。因为,经考古证明,修内司官窑没有成长轨迹,瞬间成熟,惟一之可能,就是外地迁入。审视整个南方,和修内司官窑釉质一致的只有龙泉窑,这从龙泉、修内司两者器物的釉质能清楚看出。虽然越窑低岭头遗址也发现乳浊厚釉,但和修内司差异性很大。

(四)哥窑

哥窑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其所指的对象为宋代龙泉黑胎青瓷。文献记载哥窑的特征是:色青、胎黑且浓淡不一;冰裂纹和百圾碎开片;质与官窑相类。简言之,就是黑灰胎、开片、薄胎厚釉,紫口铁足而非金丝铁线。

近些年来,大窑发现烧制黑胎瓷器的窑址已经有十多处,除非有考古证据,不然谁也不知道到底哪个窑是哥窑。但是,哥窑在龙泉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里要陈述一下哥窑和传世哥窑问题,之前青瓷圈子内有好多人拿传世哥窑当作哥窑,实际上传世哥窑是1932年才出现的名词,至今亦没有发现其进入宋代的证据。近年来,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沈岳明先生和复旦大学郑建明先生,经过对众多黑胎窑址考古,编写了《哥窑的新发现》一书,厘清了哥窑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龙泉生产的黑胎青瓷是宋代哥窑,其特征与官窑相近、产品为皇家生产的观点,是可以接受的。而曾被认作可能是哥窑的老虎洞窑场,实为元末新烧的仿宋哥窑产品烧造地”。凡是认为哥窑不在龙泉,或认定哥窑是子虚乌有观点的,无一例外的是用传世哥窑代替了哥窑,既然标的物都搞错了,那么结论的正确性就可想而知了。沈岳明先生更是提出了令人脑洞大开的观点:既然把哥窑与仿哥分开了,那么"传世哥窑"的名称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当然,关于哥窑以及北宋官窑的真相,我们还是期待今年大窑的考古发现。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五)龙泉白胎青瓷

"龙泉青瓷釉层丰厚,制作精细,式样优美,釉质柔和滋润,宛如美玉雕琢而成,它是我国青瓷工艺的结晶"(《龙泉青瓷简史》朱伯谦著)。南宋时期,受薄胎厚釉的北宋官窑影响,龙泉青瓷从白胎厚胎薄釉开始向薄胎厚釉转化。在宋代窑工们的努力之下,创造出了代表青瓷顶峰的粉青梅子青瓷器。粉青釉色偏蓝,如洗后碧空,幽远深邃,令人神往。梅子青则如江南草木之色,青翠欲滴,有生生不息之生命气象。另外,由于龙窑烧制过程中气氛不同,釉呈现不同的米黄、灰青、蜜蜡等颜色,滋润如凝脂,别有一番韵味。

从人文角度看,从唐代奢华转向宋代极简。宋代龙泉青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着眼于釉的质地之美。这如同陶渊明的诗歌,为后人打开了一个新的审美世界。青瓷作为高雅的造物,日益成为精致生活和温文气质的载体,它已不仅仅是技艺,而是成为文明的象征,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龙泉青瓷釉层分为开片和不开片两种。虽然开片是官窑瓷器的特点,为世人所追捧,而就器物本性而言,釉面光洁不开片,则更为坚固和卫生,无疑优于开片瓷器。纵观汝窑、官窑等厚釉青瓷,也惟有龙泉烧制出厚釉不开片青瓷。(当然,因温度、釉层厚薄、还原强弱等原因,很多白胎青瓷釉面也会开片)。近年来,宋代龙泉青瓷瓷片在杭州城市建设地层中大量出土,可见当年大部分为朝廷所用,其品质达到官窑级别也是不争的事实。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六)元代青瓷

元代初期,龙泉青瓷基本上与南宋相同,没有大的改变。以后随着市场的扩大,产品的种类和式样不断更新,同时由于受蒙古人生活习性的影响,烧制成功大件瓷器。青瓷除了提供元朝统治者使用,还大量出口。今日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和伊朗德黑兰国立考古博物馆等丰富的龙泉青瓷藏品即是最真实的证明。同时也证明元代龙泉青瓷仍旧拥有皇家用器的品质和地位,元早中期仍然是龙泉青瓷鼎盛时期。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七)明早期官窑

2006年,大窑枫洞岩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被确定为明洪武至永乐年间的官窑。其器物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形庞大。它继承了元代龙泉青瓷风格,尤其在刻花式样上有所创新,花卉的精美程度是以往龙泉窑瓷器中少见的。而且在存世的类似实物中,主要见于两岸故宫和土耳其的托普卡帕宫等处,说明其非同一般。枫洞岩官窑,是为龙泉青瓷最后辉煌,之后退出皇家视野而日渐式微。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八)民用青瓷

明中期以后,龙泉青瓷退出朝廷视线,只生产民用产品,因而工艺水平骤降。

清中叶,仅剩南窖、瀑云埠头村、青溪孙坑村等地70余座窑。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唯孙坑村范姓窑技艺家传,坚持烧制至民国初期。盛极几个朝代的龙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

清末民初,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罗古青瓷,继之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一方面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另一方面引发一批民间制瓷艺人开始研制仿造古青瓷。此时宝溪一带少量民间窑厂仿制古龙泉青瓷,质量优劣不稳,但使得龙泉青瓷技艺得以传递,直到上世纪50年代恢复龙泉青瓷生产。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第四单元,重塑(从宋朝出发)

4

器物是古人的现在式,是古人智慧及生命气象的固态呈现,学习制瓷不是复印古人,而是学习古人的精气神,在道术,不在器物。

文化传承不是回到古代但必须从古代出发。创新的表象是形态之新,其根本却是守成,在于对审美、人性、自然法则的守护。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是从传统出发并创造新的传统。

艾略特说:"优秀的的作家模仿,伟大的作家剽窃",深以为然。

各类青瓷工艺

小盏工艺

小盏小杯为古人喝酒喝茶之器具,大都小巧精致。如图所示之杯子,器形、莲辨、口沿、圈足、釉色、开片各异,因而呈现不同特色,各美其美。对于我们今天的制作者而言,应该特别关注这些细节上的处理:口部有侈口外翻,或是束口内敛。底部有平底凹底,莲瓣亦是有宽有窄。釉色更是青黄不一,丰富多样。虽然这些器物形态各异,釉色差异性也很大,但给我门的感觉却是自然生动,不呆板,有生气,各有各的美。所以,最重要的是对器物整体性的把握,对"气息"的拿捏。不是"复印"古代器物,而是自己内心的呈现。文化传承,关键不在器而在道、在人。中国有一句古话: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康德也有一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双鱼洗工艺

双鱼洗是龙泉窑经典器形之一,器形有大有小且形态各异,有的宽沿斜腹,有的窄沿深腹,外侧多刻莲瓣。鱼儿也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数量以双鱼为主,亦有单鱼四洗乃至更多。又比如口沿的宽窄并不一定与器物大小成正比,可见,重要的是制作者的审美驾驭能力。这些器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有的釉都均匀吸附于胎体,看不到内底积釉和外圈足挂釉现象。给人感觉协调自然,气韵生动。今人所制双鱼洗,往往内底积以厚釉,虽初看有一点美感但却气韵顿失。

现代作品

抱器轩瓷语 :

文化是人们在人类进程中抵挡生存困境的办法,其本体是器、是匠、是心,匠心即道心。器物是人类审美力创造力之固态呈现。

好的作品让我们记起曾经知道的一切,好的作品让我们忘掉曾经知道的一切。

成事之道:若草木有超然之意,若亥鸡之终日营营。

学习更深层的意义并非向外获取,而是为了提升拒绝的能力,拒绝外界一切干扰,以便更真实地呈现自己。

青瓷是诗歌的另一种形态,亦是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就像鱼在水里,而我在瓷里。

青瓷实质是思想的产物,而非泥土的产物。

人间犹有未读书,人间亦有未见瓷。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如同竞技体育呈现了人类体能之极限,艺术之价值则在于呈现了人类审美力之极限。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后记

时隔百代,南宋龙泉青瓷真相早已湮没于大窑山中少为世人所知。但南宋青瓷所呈现的仪态和风范,千载之下仍然使我们赞叹和倾倒。时下,世人对龙泉青瓷的了解也更加全面深入,龙泉青瓷亦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现其简朴、宁静之美,以及所蕴含的典雅、端庄之姿。要让"青瓷之最"深入人心,推动青瓷技艺提升和产业发展,必须要做两方面的事:一做好宣传让世人知道龙泉青瓷是青瓷之最,才能吸引世界目光,引领青瓷走向。二是模拟制作一批古代高等级器物,在国内外展示,让世人感受到宋瓷之美,青瓷之最。随着信息日益便捷,个体审美水平的提升,龙泉青瓷依赖头衔的时代一去不返,比拼实力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展龙泉青瓷更重要的是:能多出一些为龙泉青瓷发展默默劳作的人,能多一些可以代表龙泉青瓷核心价值的作品,让世人了解真正的龙泉青瓷,让龙泉青瓷重现宋代辉煌。

如此,龙泉之幸,青瓷之幸,文化之幸。

抱器轩简介

云和抱器轩青瓷工作室成立于2003年,抱器轩陶瓷史馆成立于2018年。王志伟、净山、望龙师徒三人隐于乡间制瓷二十载,累计纯手工制瓷逾三万件,非精品不以示人。著有《瓷度》、《青瓷对话录》、《瓷语》

与此次青瓷展览同台呈现的,还有品润艺术馆出品的苏作经典传世明式家具。青瓷与红木相得益彰,尽显儒雅与尊贵。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龙泉青瓷,从宋朝出发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